8年前,被董明珠痛批卖米粉的北大硕士,如今怎么样了?


频道:教学资源 来源:天津家教网 点击:150 日期:2022/11/24
        2014年,北大硕士放弃高薪,创业开起了米粉店,被董明珠断言“你这个店开不久”。如今8年过去了,他的店还在吗?人的一生要如何过活,才能足够延展,富有质感?有个叫张天一的北大硕士,在目睹了北京三环早高峰的拥堵后,默默拿出自己的破二手自行车,迎着风,慢悠悠地把一辆辆奔驰、宝马甩在身后……既然人生苦短,“咱别走直线,走抛物线行不行?”  换一个跑道上路,兴许能省去拥堵的时间,欣赏更浩大的风景。这个90后小伙,在2014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业。然而,当一家小米粉店横空出世,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地下室某个不起眼的拐角招徕顾客时,评论却满是诧异。北大法学硕士创业卖米粉,还在地下室?连格力董事长董明珠都深感惋惜:“你一个研究生,多少人需要你的帮助,需要你给他们改变……你还能做比卖米粉,更有价值的事情。”一转眼8年过去了,他过得怎么样了?还在卖米粉吗?
       “从6岁上小学开始当学生一路过来,评判我个人价值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与得分。”回望张天一的成长路,无疑是“别人家孩子”,学习轻松、成绩优异,家庭和谐……高考即便发挥失常,也走进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他高分考取北大研究生后,张父一度以“炫耀”儿子作为与同事交流的谈资。直到2014年4月的某一天,同事若无其事地递给张父一份《常德日报》,头条标题格外醒目——《老家米粉北大硕士京城这样卖》。乍一看,张父也觉得乐呵:“前几年有卖猪肉的,现在又跑出来一个卖米粉的,有意思。”然而,再一细读,这个中年男人的脸色渐渐由揶揄转向震惊,直到失去表情管理的石化:报上卖米粉的北大毕业生,竟然叫张天一,跟自家儿子一个姓,一个名。在意识到儿子瞒着自己跑去开米粉店后,张父的“望子成龙”梦,“砰”地碎了一地:“感觉自己在同事面前吹的牛,都变成了心里流的泪。”
        一通电话打给儿子理论,结局可想而知,不欢而散。这一头,父亲暴怒之下摔了电话,而另一头,张天一则继续研究起了米粉生意。“从2014年2月份开始筹备,回到常德,走街串巷地吃遍了常德的每一家米粉店,一天吃一碗是享受,一天吃十碗则是噩梦,我的一位合伙人和我开玩笑说,吃米粉已经吃得菊花冒火。 ”为了研发出满意的米粉配方,张天一不仅潜心拜师学艺,还在无数个夜晚反复称量中草药、配料比例,甚至邀请常德最有名的几家米粉店主厨品尝、鉴评。在常人看来,北大法学硕士的未来完全可以有更体面的结局,何苦非要卖米粉?对此,张天一的回答有两个:一是喜欢;二是差异化竞争优势。“像我这样的人去当律师,国贸一个砖头下来能砸死仨。但像我这样去卖米粉的,无论从学历上,还是嘴皮子上,比起米粉业同行,可能会好一点。”事实上,当张天一将自己的思维优势付诸米粉行业竞争时,比同行“好”的岂止是一点。2014年4月4日,张天一的第一家米粉店正式营业,短短84天内便卖出了14362碗米粉;同年6月25日,第二家分店开业,店铺面积由第一家的37平米扩充到120平米。之后,张天一在米粉界闹出的阵仗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当有学弟学妹跑去请教他,“师兄,我想像你一样”,张天一便忍不住摇头:“如果你做的这个事情的市场想象空间小于1000亿人民币,那就不叫创业,只能叫生意。”开一家店,赚钱养活自己,是做生意,而张天一渴求的远不止“衣食无忧”。● 张天一的第一家米粉店在着手开店之前,他便敏锐地留意到,中国餐饮市场于2013年创下了2.78万亿元的高产值,且多以散户形式存在。为何不能在中国也孕育、打造一个和麦当劳、肯德基平起平坐的餐饮帝国?仰望星空,张天一似乎遥望到了米粉店万分璀璨的未来,热血奋涌——“我要做一家让3亿人惦记的世界异类企业。”“3亿”,恰好是中国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惦记”,用张天一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个企业除了挣钱,除了融资,除了搞花边新闻,还有一点社会价值”。“异类”,则和张天一本人的创业抉择一般,这个企业也注定要另辟蹊径,特立独行。然而,理想越是丰满,现实越骨感。当这个90后小伙拿定主意,试着脚踏实地、逐项落实时,困难比预期要多得多。在第一家米粉店起步之初,店里一共就四个人,即四位集资合作者——24岁的张天一、24岁的周全、25岁的柳啸和25岁的宋硕。店里所有的材料准备、堂食服务、卫生打扫都由这四个人分工承担,最忙的时候,张天一一个人熬汤、煮粉、结账、招呼客人,直至凌晨两三点收工,第二天凌晨五六点又继续投入战斗。为了节省人工,他们起初没有设服务员,而是在店内放了三个分类垃圾桶,如果顾客用完餐自己收碗,并将垃圾按残汤、碗、筷子纸屑分类回收,就能免费享用店里的一份水果。
       ● 创业初期的张天一在店里忙碌这样的操作既节省了人工又传递了环保理念,反馈不错。可随着店铺的增设,人工需求越发凸显,“招人难”成了张天一的沉沉心事。“90后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行业,因为觉得这工作首先没有尊严,第二太累,第三太传统,第四,他找不到工作的价值和快乐。”● 张天一卖米粉之余,也爱阅读写作,自号“肥书生”,著有《90'S:不为乌合不从众》《伏牛传》等如何才能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尊严与价值呢?冥思苦想后,张天一想到了年轻人爱玩的游戏。后来,他在员工内部开发了一套游戏系统,将每日的工作内容作为“游戏任务”发给大家,如果员工按要求完成相应工作,就会获得经验值,进而升级。升级成功后,员工可以领取到一种特殊的货币——牛币。这种印着张天一头像的纸币,拿来有啥用?你可以换取休假、店里相应的商品,或是与老板聊天的机会……
       在“牛币”的奖励机制探索中,张天一还巧妙节省掉不少员工培训成本。“过去餐厅要花很多精力培训员工要微笑服务,现在我发一个任务是要与进店的客人聊天,聊成朋友加进我们社群就会奖励10个牛币。现在我的同事看到顾客就跟亲人一样。店员的热情,不仅增加了回头客,甚至直接“留下”了顾客——部分顾客甚至选择加入张天一团队,成为店员。顾客的加入,让张天一意识到,企业与顾客之间还可以建立更多元更长久的关联。于是,他开始尝试组建各种各样的社群,读书、观影、户外……以爱好之名,吸引志同道合之友,顺道再穿插卖个米粉。凭着这些大胆、积极的尝试,不到两年,张天一硬是把自己的米粉店,从起步的37㎡地下室小餐馆,发展到了一个拥有20万社群用户的品牌。到2018年的时候,张天一已拥有200多名员工。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到90%,更有高达60%的员工学历在本科以上,远高于同行业水平。显然,“有趣”这一企业经营理念,吸引到了不少敢闯敢干的年轻人。然而,对于一个有野心要征服中国市场的企业而言,只是“有趣”还远远不够。诡谲多变的商场,从来没有儿戏可言。哪怕是风平浪静的顺势,在看不见的海水深处,也必定是暗潮汹涌。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编辑者:天津家教网http://www.mwdgw.com)